找到相关内容1659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马祖道一的禅法及其特色

    从而悟人中道实相。  大珠慧海法师初次参拜马祖,欲求佛法。马祖说: “我这里一物也无,求甚么佛法?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作么!”慧海问: “阿那个是慧海宝藏?”马祖说: “即今问我者,是汝宝藏。...

    法 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34666365.html
  • 印光大师论念佛与名号功德

    何以度心眼,一句阿弥陀,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假饶忙似箭,不废阿弥陀,日暮而途远,吾生已磋跎,旦夕清净心,但念阿弥陀,达人应笑我,多却阿弥陀,达又作甚么,不达又如何,普愿法界众,同念阿弥陀。(复方...

    印光大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41667015.html
  • 千呼美人来照影——如何与佛菩萨相应

    真面目只这是  以前上课曾讲过洞山禅师过水睹影而悟道的偈子,现在为了我们今天这段「镜花缘」,姑从另一角度释之。  师辞云岩,岩曰:甚么处去?师曰:虽离和尚,未卜所止。岩曰:莫湖南去?师曰厂无。曰:莫归...

    叶柏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91067305.html
  • 三藏会归老婆禅

    黄檗佛法无多子。愚掐住曰:这尿床鬼子,逋来道有遇无遇,如今却道黄檗佛法无多子,你见个甚么道理,速道速道!师于大愚肋下集三奉,愚拓开曰:汝师黄檗,非于我事。  师辞大悬,却回黄檗。檗见便问:这汉来来去去...

    叶柏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33767575.html
  • 湘山宗慧禅师及其《牧牛歌》

    沩山僧,又是水牯牛;唤作水牯牛,又是沩山僧。毕竟唤作甚么即得?仰山出,礼拜而退。” [36]又《景德传灯录》卷九《福州大安禅师》载大安禅师(百丈弟子)云:“安在沩山,三十来年,吃沩山饭,屙沩山屎,不学...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12268957.html
  • 虚云老和尚在江西云居山的事迹点滴

    、八天。有时候人家有要事找他商量,就得用引磬为他开静,他才出定。因此,老和尚在云居山时,我们就问他:「是否有这些事情呢?」他说:「是呀。」我们又问:「老和尚您现在为甚么不入定呢?」他说:「现在重建寺院...

    绍云老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93369549.html
  • 弥勒信仰与弥勒图像研究论著目录

    吐鲁番吐火罗语研究导论》一书中指出:“在佛教史上,弥勒是一个很有趣、很重要的人物。他实际上并无其人,为甚么单单他能战胜所有的实有其人的和虚构的佛祖弟子而成为唯一的一个未来佛呢?这个问题牵涉到佛教发展...

    王惠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41369910.html
  • 菩提心影:杂俎篇(一)

    图画  五三、经验  五四、光阴  五五、昨夜之月  五六、我的人生观  五七、凡夫的心理  五八、盂兰盆会和焰口施食  五九、做人难做事更难  六○、佛教的责任是甚么  六一、一个任劳任怨的模范师 ...阿难。他虽然没有证到四果,但已经证到了初果。有一晚他在深山里打坐入定的时候,忽然来了一个鬼王,站在阿难面前,“耳形丑恶,肢节如破车之声;饥火交燃,咽喉似针锋之细”。阿难看见了这样一个怪异,问他是甚么...

    慈航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75670424.html
  • 菩提心影:人生篇(二)

    一二、六度四摄是成佛之正因  你们为什么要学佛?这个问题,在你们作的几篇文章中,并没有一篇把(P286)佛学阐扬了达到目的。何谓学佛?能学者“人”,所学者“佛”。要知佛是什么,做佛又有甚么好处。若明此理...顿超的。  那末,凡夫与圣人,有甚么分别呢?以甚么比较呢?我们要比知凡夫与圣人究有一些甚么不同,先当知道从凡夫至圣人所需断除的是甚么。  从凡至圣,途中的障碍物,不外下列四种:  分别我执——身见、断...

    慈航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80470431.html
  • 大乘佛教伦理现代化重建课题试论

    向上门的往相,如「上求菩提」所示;从胜义谛到世俗谛的方向,则为向下门的还相,如「下化众生」所示。  长尾雅人教授:「佛教的还相,不是甚么神性的流出或分有,毋宁是针对世俗如实肯定,不存一分神性。……所谓...

    傅伟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95470794.html